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首頁
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

會員通訊

「歲月留聲」- 曾煥芳女士

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,「歲月留聲」與您分享人生的喜與悲、高與低。

曾女士現時是本會聽覺中心耳科醫生的義務護士,協助醫生為病人診症。她與聾褔會緣起於她有一位先天雙耳深度聽障的女兒,女兒多年前就讀本會白普理幼兒中心(當年時九龍獅子會特殊幼兒中心)

曾女士說:「當女兒一歲前經健康院檢測聽力時是「過關」的,但一歲仍未學講說話;自己放工回家時用力關門,她聽不到聲音;物件擲到地上發出聲響,她都不知曉;要吃奶都不說話,與姊姊的成長情況很不相同,開始懷疑她是聽障的。」

對曾女士兩夫婦來說,當時徬徨無助,四出尋求方法、帶女兒檢查、配助聽機;自己報讀約翰賽斯家長函授課程。當時評估中心仍在鴉蘭街,經評估及轉介後,入讀當時只提供兩年教育服務的九龍獅子會特殊幼兒中心。女兒受訓後,開始懂得「咿咿呀呀」地發聲,自己才感覺見到曙光。

在訓練時,最辛苦的,是要求年幼的女兒專注。為了吸引她學習,還記得兩夫婦在街上拾了一塊大發泡膠,切成不同形狀,做一個有樹、有韆鞦、滑梯的公園教女兒學習有關公園的設施;又做了一本書,內裡放了不少相片,以便讓女兒重溫學習的內容;家中盡是益智、發聲的玩具,期望能啟發女兒學習。

幼稚園畢業後,曾嘗試為女兒報讀主流小學,但沒有學校肯錄取聽障的女兒入讀,最後女兒入讀了特殊學校,當時深深體會被拒於主流學校門外的感覺。

因要專注照顧聽障的女兒,經常帶她出外進行訓練,冷落了大女兒,令相隔四年的健聽姊姊嫉妒起來。後來,夫婦倆想出辦法,邀請姊姊也參與訓練計畫,協助教妹妹讀書,請她眼睛望著妹妹說話等。兩個女兒性格很不同,姊姊斯文、妹妹較「男仔頭」。在父母心中,沒有特別偏心或遷就,都是一視同仁。

在陪伴聽障小女兒成長及訓練過程中,母親與她建立了密切的關係。長大後,女兒無論遇到了什麼事或困難,從與同事相處到轉工,都會主動向她傾訴,讓母親給予意見。

曾煥芳素描照片

女兒雙耳深度聽障,曾女士一直鼓勵她做人工耳蝸,但女兒怕會發生意外死亡,極力拒絕。直至中學畢業那年,在校長的鼓勵下,女兒終於接受了。做了耳蝸後,女兒獨立處事的信心增強了,在工作上需要選配樂曲,也可以由她自己完成,不用別人協助。女兒與朋友結伴到台灣自由行,今年女兒還獨自到外地參加工作假期一年,當中家人給予她很多的鼓勵與信任。

曾女士從不因為女兒的聽障而遷就她,因為她覺得在社會上工作也不會有特權,所以培養了女兒不容易屈服、不認輸,堅持到底的性格;她不會羨慕別人,只會努力用功做好自己的本份,在工作上也不怕蝕底。

曾女士認為要女兒接受自己聽障,先要父母、整個家庭、親友等要接納家中的聽障孩子,他們子女才會接納自己。因當年自己要輪班工作,所以夫婦要分工合作,互相溝通,讓女兒清晰明白他們的要求及想法;夫婦倆也犧牲不少消閒及應酬的活動,寧願用多些時間教導女兒,多年來都只是其中一人出席飲宴聚會。本來曾女士任職護士時有一個升職的機會,但剛巧大女兒升中學,小女兒升小一,所以也只好婉拒了。

女兒長大了,畢業後從事產品包裝設計的工作,不斷進修。曾女士期望女兒可以獨立生活和工作,懂得照顧自己;思想正面,積極上進;又會關心及包容別人。看著女兒今天長大成材,曾女士已很滿意了。她滿足地說:「每年女兒都會主動出錢請我們,並陪我們一起去旅行呢!」

曾女士在2003年提早退休,剛巧到何文田九龍中心遇到我們輔導部的社工黃錦源先生,他就邀請曾女士到中心當義工,繼續發揮她的醫護才能。一直到現在,已12年了,曾女士一直都是許由醫生的好幫手、家長的好榜樣、聾福會的好義工。

 

免責聲明 | 私隱政策 |  網站地圖 | 無障礙網頁守則聲明

©2024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版權所有

社會福利署資助服務   香港公益金會員機構   積金好僱主 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   2022 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 共融機構 聽障青年支援網絡